福建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科目材料分析題知識點
- 時間:
- 2019-10-12 17:26:20
- 作者:
- 張老師
- 閱讀:
- 來源:
- 福建教師資格考試網





考點1: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記憶術】提素、個性、創、兩全
考點2: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
1.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
2.教育教學反思的研究者。
3.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4.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5.新課程強調與其他教師合作。
【記憶術】學生、合作、反、建、社
考點3:新課改背景下教學觀的轉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記憶術】學、習、過、人
考點4: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
(2)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規律
(3)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規律
(4)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記憶術】間、掌、傳、教
考點5:教學原則
(1)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俅_保教學的科學性;
?、诎l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性,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弁ㄟ^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芙處熞粩嗵岣咦约旱乃枷胨胶蜆I務能力。
(2)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贂局R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谥匾暸囵B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壅_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苎a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3)直觀性教學原則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僬_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谥庇^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結合起來。
?、垡匾曔\用語言直觀。
(4)啟發性教學原則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偌訌妼W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趩l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圩寣W生動手實踐,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馨l揚教學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又稱為系統性原則)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俳處煹慕虒W要有系統性。
?、谧⒁庵饕?,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郯凑諏W生的認識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教學。
(6)鞏固性教學原則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僖诮虒W的全過程中加強知識的鞏固。
?、诮M織好學生的復習工作。
?、劢虝W生記憶的方法。
(7)量力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僦匾晝和哪挲g特征。
?、诹私鈱W生發展的具體特點。
?、矍‘數匕盐战虒W難度。
(8)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僖獔猿终n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
?、诹私鈱W生,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凵朴诎l現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創造條件。
【記憶術】教(因材施教)觀(直觀)發(啟發)力(量力)進(循序漸進)鞏(鞏固),論(理論)起實(實際)頭,育(教育)死科(科學)
考點6:學習動機與效率的關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即動機強度處于中等水平時,工作效率最高。:學習動機與效率是倒U型曲線關系。
(2)動機的最佳水平還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學習較復雜的問題時,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點會低些;在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點會高些。
考點7: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材料題
(1)學習動機的培養
?、倭私夂蜐M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
?、谥匾暳⒅窘逃?,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蹘椭鷮W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芘囵B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記憶術】成(成就動機)效(自我效能感)需(滿足需要)努力(努力歸因)
(2)學習動機的激發
?、賱撛O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诟鶕鳂I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鄢浞掷梅答佇畔?,妥善進行獎懲
?、苷_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記憶術】啟發(啟發教學)難(難度控制動機)獎(獎懲)力(努力歸因)
考點8:學習動機理論
強化理論——巴甫洛夫:強化
成就動機理論——麥克里蘭:趨向成功,難度50%;避免失敗,難度極端。
成敗歸因理論——維納:努力歸因——動機穩定,能力歸因——習得性無助
班杜拉:對自己能否從事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
考點9: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材料題
(1)需要的五個層次
他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統又包括五種由低級到高級的不同層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2)需要的五個層次關系
?、倨渲凶畹蛯哟蔚男枰巧淼男枰?/p>
?、谖宸N需要的劃分: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兩種類型:“匱乏性需要”和“成長性需要”。所謂“匱乏性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所謂“成長性需要”,成長性需要被自我實現的趨向所激發。
?、弁粫r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占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
考點10:不同氣質類型在教學中的意義——材料題
(1)教師對于多血質的學生,可以適當地給予較多的活動與任務,并使他們從中得到更多的教育,要求他們養成踏實(不輕率)、專一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2)對于粘液質的學生進行教育要更加耐心,容許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考慮問題和作出反應。
(3)對于膽汁質的學生要注意培養他們的自我克制能力。
(4)對于抑郁質的學生,要更多地關心他們,體貼他們,鼓勵他們多參加活動,不要當眾指責他們。
考點11:德育規律——材料題
(1)德育過程是學生的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內部矛盾積極轉化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性、反復性、逐步提高的過程
考點12:德育原則——材料題
(1)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由于學生正處在品德形成的階段,可塑性強,這就要求學校德育要堅持導向性原則,為學生的品德健康發展指明方向。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賵猿终_的政治方向;
?、诘掠繕吮仨毞闲聲r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
?、垡训掠睦硐胄院同F實性結合起來。
(2)疏導原則
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僦v明道理,疏導思想;
?、谝騽堇麑?,循循善誘;
?、垡员頁P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對他們表現出的積極性和微小進步,都要注意肯定,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優良品質。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俳逃咭袕娏业呢熑胃幸约白鹬貙W生的態度,關心愛護學生,尤其是對待后進生。
?、诮逃邞鶕逃康暮偷掠繕?,對學生嚴格要求,認真管理。
(4)知行統一原則
基本涵義
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偌訌娝枷氲赖碌睦碚摻逃?,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诮M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在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加深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蹖W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
?、芙逃咭陨碜鲃t,嚴于律己。
(5)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導、說服教育、啟發自覺,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又要輔之以必要地紀律約束,并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賵猿终娼逃瓌t。
?、趫猿謹[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
?、劢⒔∪珜W校規章制度和集體組織的公約、守則等,并且嚴格管理,認真執行。
(6)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俳逃咭靡环譃槎挠^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诮逃咭幸庾R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劢逃咭岣邔W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7)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德育工作中應主動協調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統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的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俪浞职l揮教師集體的作用。
?、跔幦〖议L和社會的配合。
?、郾3值掠ぷ鞯慕洺P院椭贫然?,處理好銜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則
基本涵義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偕钊肓私鈱W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
?、诟鶕W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鄹鶕W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考點13:德育的方法——材料題
(1)說理教育法
(2)榜樣示范法
(3)情感陶冶法
(4)指導實踐法
(5)品德評價法
(6)道德修養指導法
【記憶術】說、實、情、評、示、道
考點14: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置與矯正
(1)制訂適宜的教學計劃
(2)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的認知結構
(3)給予精確而嚴格的指導
(4)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
(5)協調同伴關系
(6)與家長合作
(7)行為矯正與心理輔導
考點15:個別教育
(1)后進生的特點
后進生是指那些在學業成績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暫時落后的學生。典型特征:求知欲不強,學習能力較低,意志力薄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卑,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嚴重;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2)對后進生進行教育
?、訇P心熱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谂囵B和激發學習動機。
?、凵朴诎l掘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其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
?、茚槍筮M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輰筮M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考點16:影響身心發展因素
以上就是福建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科目教學設計題分析的全部內容,大家如果還想獲得更多關于福建教師教育的相關資訊,如教師資格證報名時間、考試時間、報考條件、面試時間以及相關知識等,敬請關注我們福建教師資格網。關注右側微信公眾號可更加方便的獲取福建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公告哦!